首页 资讯 正文

从“江苏没有江苏队”到“江苏全是江苏队” 荔枝时评

体育正文 226 0

从“江苏没有江苏队”到“江苏全是江苏队” 荔枝时评

从“江苏没有江苏队”到“江苏全是江苏队” 荔枝时评

(作者迪侃,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(pínglùnyuán);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、荔枝网独家约稿(yuēgǎo)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)

2021年2月28日,南京奥体中心(àotǐzhōngxīn)空旷的(de)草坪上,一群身着江苏(jiāngsū)苏宁队服的球员沉默地完成最后(hòu)一训。三天前,这支刚夺得中超冠军的球队宣布停止运营。吴曦弯腰触摸草皮的镜头在江苏球迷(qiúmí)群疯传(qúnfēngchuán),有人将城市大屏打上醒目的9个大字:“江苏不能没有江苏队”。四年后的端午夜,南京五台山体育场暴雨如注,1.6万球迷身披雨衣齐声高唱《茉莉花》,场上是南京队与无锡队的“盐水鸭VS水蜜桃(shuǐmìtáo)”之战——没错,这里正在上演(shàngyǎn)的,是一场名为“苏超”的全民狂欢。

还记得(jìde),那一年(yīnián)一位江苏老球迷的(de)绝望,在贴吧留言称:“我们像被连根拔起的芦苇,漂在秦淮河里无处(wúchǔ)靠岸。”谁也没料到,靠岸的日子在2025年的5月到来。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(苏超),竟让江苏足球在灰烬中重生。13支队伍516名(míng)球员中,仅29名职业球员(占比5.6%),其余是85名大学生、69名高中生及(jí)337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球员。年龄最大的40岁,最小的16岁。

徐州队将“大汉雄风(xióngfēng)”化为长传冲吊战术,苏州队以园林造景思维构建传控(chuánkòng)体系,常州球迷自(zì)嘲“从吊州变丨州”,文旅局反手推出“端午请扬州人免费游景区”的反向营销。一向正经的官方(guānfāng)也下场玩梗(gěng),“南京发布”带头喊出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,苏南三市自称“太湖三傻”做海报相互扶持,自媒体博主“叨叨傅”成为(chéngwéi)主流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。突然一下子,你会发现——“江苏全是江苏队”。

“散装江苏”曾是戏谑标签,却在苏超赛场淬炼出新内涵。赛场外,GDP13万亿的江苏迈入(màirù)“城均万亿”时代。当常州新能源(xīnnéngyuán)工程师(gōngchéngshī)与扬州早茶师傅在同一个赛场观赛(guānsài),看台上飘荡的不只是助威声,更是全省均衡发展的底气(dǐqì)。当无锡球迷客场输球后自觉清理(qīnglǐ)看台垃圾,“输球不输人”的视频获百万点赞,这种刻在骨子里的体面,恰是吴文化“柔韧有节”的当代映照。

如今的江苏,足球场早已超越竞技范畴,成为城市文化的展演场。在这里,南通的江海豪情与镇江的醋(cù)香悠然(yōurán)碰撞,苏州的精密制造与淮安的漕运古韵(gǔyùn)交相辉映。那些被调侃为“内斗”的德比大战(dàzhàn),实则是“你好,我要更好”的良性竞合。

四年光阴,江苏足球走过(zǒuguò)一条涅槃之路。从当初解散时“万世(wànshì)根本成荒冢”的(de)悲鸣,到今日(jīnrì)苏超赛场上“一城一队一山河(shānhé)”的豪情,这场重生揭示了一个被忽视的真相:所谓“散装江苏”,不过是长江与淮河共同哺育的文明自觉——当十三块拼图各放异彩,整幅画卷才显磅礴气象。

此刻的(de)绿茵场上,没有超级外援的天价转会,没有资本裹挟的泡沫喧嚣。只有卖海鲜的摊主为连云港队(duì)进球振臂高呼,只有烤羊肉串的老板为徐州(xúzhōu)队设计战术打法,只有南通小学生跟着大人(dàrén)声嘶力竭地高喊“叫南哥!叫南哥!”......

当终场哨(zhōngchǎngshào)响,看台上突然爆发出经久不息的呐喊:“江苏——战斗!”这声(zhèshēng)曾消失四年的口号,终在烟火人间找回归途。

从“江苏没有江苏队”到“江苏全是江苏队” 荔枝时评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